欢迎光临北京富乐丰农机装备制造厂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

13911587607周经理

手机浏览

别墅小区灌溉工程案例

某别墅小区灌溉案例

1居住小区绿地景观的节约型灌溉设计

1.1

居住小区绿地灌溉的特点

1.1.1

与居住小区景观相协调灌溉系统要与居住区的景观环境相协调,在满足植物灌溉要求的同时,也要注意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即使在非灌溉期间,也要使灌溉设备能够隐蔽于景观中。

1.1.2

施工难度受地形影响居住区园林绿地多为自然不规则形状,甚至一些地形起伏多变,而且亭、假山、置石等园林小品居多,这给灌溉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施工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对其设计、技术和精度要求较高。

别墅小区灌溉案例内页03.jpg

1.1.3

灌溉方式多样化居住区植物种植多为乔、灌、草、花等多层次配置。由于居住区绿地范围有限,绿地植物种植比较密集,层次丰富,突出植物层次景观效果。这就要求园林灌溉系统针对植物类型提供不同方式的灌溉,准确、及时的供给植物,使植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中。如花卉抗旱能力差,花朵经不起水滴打击,因此采用微喷灌、滴灌、渗灌等局部灌溉方式。草地对水量需求大且灌溉频繁,可采用喷洒灌溉。乔木,根较深,自行可吸收土壤水,采用滴灌、渗灌就能满足。

1.1.4

结合近期与远期发展灌溉系统安装之后,园林绿地可能会发生改变,如植物体积增加、新增植物等,这些都会导致即定灌溉模式的改变。因此,必须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

1.2

节约型灌溉设计的时序安排不同的气候条件、土壤湿度、不同植物及其生长期对水的需求都不一样,灌溉的时间和灌溉的水量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根据实际的条件和需求掌控更精确灌水量,必然在灌溉前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测量,以及对灌溉系统进行总体调节,以达到最大程度的节约用水量。

1.2.1

气候条件通常根据当地历年的气候情况和降雨量来决定灌溉的用水量,但是根据历年的气候条件来灌溉并不是十分准确。如果遇到罕见的高温或低温天气,依然根据历年的气候条件来灌溉不仅造成灌水不足或浪费,更加有可能直接损害到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灌溉系统中可增加一些传感器,如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把土壤湿度、气温、降雨量等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决定是否灌溉,使作物根部总能保持一定的湿度,不仅更完善了自动化系统,而且还能在第一时间内精确的掌控实际的需水量以及灌溉时间,长此以往节水效果相当可观。

别墅小区灌溉案例内页02.jpg

1.2.2

植物需水量植物的根受空气和水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决定其能否存活。因此,灌溉时序的安排也要对植物需水量进行测试。不论从节约方面还是景观效果方面都要综合考虑,适当的控制灌溉时间和灌溉次数且不影响园林观赏性是节约型灌溉的最佳状态。喜水植物相对容易管理,只需浇足够多的水。但喜水植物也分多种类型,一些植物如紫花地丁、蛇莓等稍微灌溉不充足的情况下,其观赏性也会受到影响,此类植物必须保证百分之百的灌溉量;某些植物如石竹、天人菊、地被菊等,在轻度的控制灌溉下,灌溉量占需水量的75%,观赏性不会受到影响。另一些耐干旱的植物在灌溉量只有50%的情况下,其观赏性也不会受到影响,如月季、马蔺等。

1.3

节约型灌溉设计的节水途径

1.3.1

再生水的运用再生水的来源主要有对中水、雨水以及景观水的利用。中水利用,是将中水作为绿化灌溉水源,目前还没有中水利用专项工程,只是政策上引导,中水在城市园林中的利用量逐渐加大。绿地使用中水浇灌,年节约自来水量是相当可观的。相关研究表明,中水灌溉的花草树木的效果与使用自来水浇灌的并无区别。雨水利用,即建设灌溉系统过程中充分考虑对天然降水的利用。目前我国部分居住小区已经应用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图2为长沙市御玺小区道路雨水收集。收集的雨水经过滤净化后一部分作为景观水;另一部分汇入人工湖(图3)作为储备水,并提供园林中各种用途的水源。景观水利用,景观水体基本上缓流或静止、环境容量有限、自净能力差,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如土壤有机质、雨水、生活垃圾的不断汇入,水体营养过剩,导致水体污染最终富营养化。如果从景观水体中提取水,进行园林灌溉,不仅减少景观水体治理的费用,同时也利用了水体的营养物质。

1.3.2

分区域灌溉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需水量,但是对于同一植物,种植于不同的位置,需水量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受日照、温度、蒸腾等作用的影响,种植在阳面植物带的用水量大于种植在阴面的植物带,由于受风力影响,又小于种植在迎风面的阳面植物带。这就要求灌溉需要根据植物种植区域的实地情况进行分区域灌溉,根据需要提供水分,而不是过度灌溉。

1.3.3

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居住区园林是由乔、灌、草等多种植物组成的多层次人工生态群落。一片绿地区域中不同的植物的供水量应由植物本身的需水规律来决定。因此尽量避免用胶管连接自来水管或水拉车直接进行的漫灌,同时也要打破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的界限,将不同的灌溉方式并入一个灌溉系统中,满足植物群落多元化的要求。如将地上灌、地面灌、浅层灌、深层灌相结合的灌溉系统。先进的节水喷灌设备投资昂贵,是影响节水灌溉发展的主要因素,发达国家通过多目标的利用有效降低了单一用途的造价。这对我国的园林灌溉具有借鉴的意义,如将喷肥、喷药等纳入灌溉系统。

1.3.4

灌溉系统设计与施工时,确保灌溉效率灌溉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要满足规定的灌溉参数指标(如喷头间距、灌水均匀度、喷灌强度等),确保灌溉系统建成后,发挥效用,节约用水量。这些影响灌溉效率的指标都与喷头的性能及布置有着密切的关联。布置喷头时,应确保喷头喷洒角度调节准确,以避免将水洒到车道或人行道造成浪费,同时选用适当的喷头,对其射程、喷洒半径及喷洒强度进行详细了解,然后进行合适的平面布置,以达到灌溉重叠区域最小并且保证不漏喷的目的。即使喷洒不能将全部的土壤浸润,至少也要让喷头周围最大范围的土壤浸润。灌溉的目的不是需要更多的水,而是湿润更多的区域让植物的根能够正常的生长。此外,根据在不规则地形和喷洒域边界处难以布设的问题或圆形喷洒域喷头在喷洒域边界处为了避免漏喷而将水喷洒到边界以外造成水的浪费问题,可采用非圆形喷洒域喷头解决,它能周期性改变喷头射程,喷洒出各种形状。

1.3.5

根据土壤性能灌溉有效的灌溉系统应该能够减少流失。因此,了解园林土壤的特性就十分重要,不同性质的土壤,因其成分的组成、含量各不相同,导致渗透率各不相同。如黏性土壤中淤泥和黏土颗粒的百分比含量很高,所以它的渗透率就比较低,应该根据黏性土壤这一特性调整灌溉系统。通常灌溉量不要超过渗透量。在了解土壤性能的前提下,解决水与土壤渗透之间的矛盾,方法如下:一是当喷洒至土壤表面水快达到溢的程度时,停止喷水,待水分浸入土壤后再喷,如此反复,直到土壤水分浸透至少达375px;二是测出土壤的浸透率(单位:cm/h),然后根据土壤浸透率调整每小时单位面积内的喷水量和喷水速度。

1.3.6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在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乡土树种,不仅适应当地生长环境,减低养护成本,而且可营造当地特色景观。同时注意选择抗旱性强的物种。灌木根浅叶密,很容易失水。因此植物配置时少用灌木或者适当减少灌木密度,多采用其它耐旱植物。另外,也要特别注意草坪物种的选择,按照城市绿地植被养护3级标准,草坪的用水量要比耐旱地被植物和耐旱乔木大1倍以上,因此,选择抗旱性强,减少草坪面积在绿化总面积中的比例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不同树种间耗水能力存在差异,而且耗水能力随季节变化。如栓皮栎夏季耗水量多,丁香秋季耗水量大于春夏季。根据混交林培育理论,植物配置时将不同耗水型的树种搭配在一起,可以缓解植被相互之间对土壤水份的竞争,从而减轻对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别墅小区灌溉案例内页01.jpg

1.4

节约型灌溉设计的节能措施能耗问题也是发展节约型灌溉需要重视的。一是引进和发展新的节能设备和技术,如采用自压喷灌、发展低压喷灌、采用低功率控制器等,减少能量消耗。二是降低系统的运行费和设备耗损率。慎重选择灌溉设备,优化处理一次投资与运行管理费用的关系,降低运行管理费。三是发展自动化控制,既可以做到科学灌溉,又能节省劳力。

随着居住区绿地的增多,植物所需灌溉比重也越来越大,必须以节约理念为基础,节水节能。灌溉以植物为本,避免灌溉过量的问题,同时多采用节水型、耐干旱性的植物品种,并进行节水、节能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发有关的节水节能技术,如自压喷灌、增加喷灌的用途、降低单一用途的造价等,积极引进新的节水节能技术。支持先进的灌溉系统,采用自动灌溉,以达到精确的灌溉,而且灌溉系统易扩展到任何新建或改造的区域,便于可持续性发展。只有如此,居住区的园林灌溉系统才能按照节约型理念的发展要求,遵循资源节约,持续、健康地发展。